不久前“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虽然当事人事后在短视频平台上解释称,是自己表达有误,但高校毕业生等年轻群体在找工作时确实经常面临没有合适岗位的情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业”成为高频词,出现多达20余次,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其中,要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帮扶。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出台的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中小微或者中小型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没有列入补贴范围。但如今,要吸纳千万人体量的毕业生,需要调动所有民营企业参与。
全国工商联2月21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经有4457.5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2.1%。民营企业的快速增长,为巩固存量就业和吸纳新增就业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
记者了解到,2022年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提出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优惠补贴。
朱鼎健认为,应由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扩大享受补贴政策的企业适用范围,各地参照执行,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直接进行财政补贴,企业不分体量和规模大小,均可申请。同时,延长补贴年限,对于每年都招用高校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连续长期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保的企业,前三年每年均可申请就业补贴。
目前,众多民企用工成本高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成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关注的问题。
朱鼎健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鼓励指导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政策,为持续稳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民营企业专门设置低息的“人才贷款”。这类贷款不需要进行资产抵押,而是审核企业持续多年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年度记录和实际支出等指标直接发贷。贷款利率可低于企业其他类型的商业贷款,且还款时间可给予一定时期的延长。